Rare DuanNi

豆青段泥、豆碧青段泥、潭碧砂段泥是段泥類中的極品

黃龍山雖然蘊藏著諸多的泥色門類及材質各異的紫砂礦土,但歸納起來,主要有三個色系:紫泥、紅泥、段泥。明代周高起著的《陽羨茗壺系》書中有最早的記載,直到20世紀50年代,國營宜興陶瓷公司成立的礦料技術研究科,以及後來的國營宜興陶瓷公司原料總廠的泥料研究科,對明代周高起提到的天青泥、大紅袍、硃砂紫、海棠紅、梨皮泥做了深入研究,其就是指今天的三大色系當中的泥料,我們常講的紫泥系列、紅泥系列、段泥系列是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統一的名稱,只不過從明代到現代對這三大色系的稱謂不同,但實質是一樣的。

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,在對黃龍山紫砂礦的開採中,不斷發現有新的品種,如20世紀80年代四號井開採深400多米,發現了降坡泥。通過對開採的所有蘊藏在黃龍山的紫砂礦的種類進行研究,確定新的分類,在古代到現代已經劃分的黃龍山紫砂礦三個系列中,擴充新的礦類品種進去,將新發現的降坡類、麻子類、綠泥類,通通歸納爲段泥的一個大類,雖然最終細分出十個大類,但實際上仍然保持了三大色系。段泥類是黃龍山蘊藏量最少的一個門類,但是色澤最豐富的一個門類。新中國成立後,從黃龍山開採收集的段泥類品種達幾十種之多,級別有上乘和一般之分。在段泥這個大門類中,具有代表性的有黃段泥系列和青段泥系列。各井口雖然都產青段泥,但由於老嫩的區別,蘊藏在深井層或山表層的區別、蘊藏時期的區別,以及陳腐時間的區別等,就決定了材質的質地優劣有別,在青段泥類中分出來豆碧青段泥、潭碧砂段泥,這幾種青段泥品種雖

然都是青顏色,但製成作品後,由於練泥的技法不同,燒成後的胎色不同,反應的肌理結構和砂色的美感各有區別。

豆青段泥蘊藏在四號井與青龍山相鄰的礦區,是黃石石英岩下面青龍皮母岩層頂板上的夾脂泥,質地爲粉質岩,材質細膩,表面油光如脂,色如青田碧玉。原礦所含有的石英砂礫、鐵質、雲母、少量的紅泥礦等礦物質,使原礦產生了鐵鏽色,單元礦練熟泥可塑性最佳,成型成品穩定,製作品砂質感強,1280℃窯溫爲臨界點,收縮率爲8%左右,燒成色標趨向由微黃到泛青直至碧玉色,胎質凝潤,顆粒豐盛,凝滑如碧玉,這是青段泥礦料中的上乘極品。

豆碧青段泥、潭碧砂段泥是青段泥中共生的稀有礦種,這兩種段泥礦料蘊藏在黃龍山大水潭礦區域,此地是明代開採的暗宕井口,豆碧青段泥、潭碧砂段泥是蘊藏在黃石石英岩層中的夾脂泥,原礦分別呈現豆青色澤與碧青色澤,因採掘於大水潭區域,故命名豆碧青段泥、潭碧砂段泥,其光潤油滑,屬粉質結砂岩,原礦與少量的白砂段泥和少量的紫泥礦料共存。豆碧青段泥、潭碧砂段泥是青段泥類中的極品,檢測內含礦物爲水雲母、高嶺石、白雲母、石英砂屑及其他礦物。豆碧青段泥、潭碧砂段泥與其他單元礦段泥一樣含砂量穩定,練成熟泥成型酥性大,是礦內含石英砂粒豐富所致,成陶後胎面砂質感豐富,砂色分別呈碧玉青色與煙青色,是黃龍山段泥中的稀有材質。

三號井豆碧青段泥蘊藏於甲泥層下部,原礦厚度十幾厘米左右,質地較硬,緻密厚重,周高起《陽羨茗壺系》書中記載爲「碧純色」。熟泥可塑性尚可,成型砂質感重,酥性較大,窯溫1160℃黃色泛紅,1240℃窯溫產生青碧色,成陶收縮率爲8%左右,採用20同目數顆粒,單元礦水淘洗法練泥,胎色厚重,砂質感極強。